荣誉治安的评选往往围绕维护社会稳定的核心目标展开,候选人需在治安防控、矛盾化解、应急处置等领域展现出卓越能力。例如在基层派出所工作中,参与侦破系列盗窃案件、建立智慧安防系统、组建义警队伍等举措,都是重要的考核指标。公安机关会对参与重大专项行动(如扫黑除恶、反诈预警)的贡献度进行量化评估,如成功劝阻诈骗115人、止付资金319万元等具体数据,都可能成为评选依据。个人品德素养同样关键,包括忠诚履职、廉洁自律等职业操守,这在辅警优秀事迹材料中体现为连续三年无群众投诉主动承担危险任务等细节。
获得荣誉治安通常需要经历基层推荐-材料申报-多级审核-社会公示的完整流程。以申报个人三等功为例,民警需提供包含案件侦破率、纠纷调解数量、创新工作方法等量化数据的事迹材料,并附上单位证明与群众反馈。集体荣誉的评选更侧重机制建设,如永年区临洺关派出所通过构建警格+网格防控体系、推行24小时动态巡防等创新举措,最终获得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称号。部分特殊荣誉存在跨领域协作特征,如德州市公安机关在冬季行动中整合特巡警与社区力量,通过联动巡逻降低发案率19.6%,这种系统性成效更容易获得高层级表彰。
荣誉治安的授予不仅是对个体的褒奖,更是社会治理资源的再配置过程。数据显示,受表彰单位通常能获得更多政策支持,如邯郸市公安局通过荣誉评选推动37支行业调解队伍组建,将矛盾化解成功率提升至93%。对荣誉资质与职务晋升、培训机会直接挂钩,某辅警因累计调解纠纷300余起获得破格提拔的案例,印证了该体系的职业发展激励作用。更重要的是,颁奖仪式通过媒体报道形成示范效应,如江华县公安局治安大队获评市级荣誉后,其建立的校园安全防护网经验在全市推广,推动同类案件同比下降22%。